日期:2016-11-02 22:08:36 關注:5049
他,是一個35歲的小伙兒,雖不能講話,眉宇舉止間卻透著陽光、帥氣、溫暖和力量;
他,是滄州第一個本科聾啞特教老師,用十年的光陰為孩子們繪就了繽紛多彩的世界;
他說:學校是土壤,孩子是種子,而老師是陽光水分,他有責任讓種子發芽、開花、結果。
張濤:于無聲處靜待花開
本報記者 齊斐斐
采訪張濤時,他正在上課。課堂異常安靜,只有偶爾的桌凳相碰和畫筆的嚓嚓聲。30多名孩子,正在他的輔導下學習畫畫。陽光透過窗紗,溫柔地灑在多彩的畫板上,畫面溫暖和諧得讓人感動。
老師眼中的乖孩子
張濤不是一個先天性聾啞人。兩歲半時,發燒打針導致聽力神經損傷,從此他的世界變得寂靜無聲,完好的聲帶只能發出嘶啞的“啊啊”聲。
就這樣在肅寧農村老家,張濤度過了幼兒時代。來到滄州特教學校時,張濤六歲。班主任孫永紅永遠也忘不了見到這孩子的第一眼。“白凈可愛,俊朗乖巧, 一笑漏著兩顆小虎牙,一雙眼睛純凈得惹人憐愛。”孫老師說,張濤是個特別懂事的孩子,有很強的繪畫天賦,而且活潑好動,每逢學校有演出活動,他都積極參與。
最讓老師感動的還是四年級的一天中午,孫老師因為要抓緊時間備課,中午不能回家吃飯。就在老師出去打飯的空隙,張濤走進了老師的辦公室,輕輕地顛了一下水壺,沒水。于是趕緊給老師打來了水,燒開,還給老師倒了滿滿的一杯熱水晾上。“正值冬季,當我回來看到桌上熱騰騰的水杯時,特別感動。”現在想來,孫老師心里仍是暖暖的。
返回母校當老師
小學畢業后,父母安排張濤去了石家莊念初中,又去武漢念了高中。其間,他選擇了美術專業。
高考對于正常的孩子來說都是人生的轉折點,對于張濤更是。高考前夕,怕自己考不上,他夜以繼日地不停寫、不停畫,累得手都已浮腫起來。當長春大學特教學校的通知書寄來時,一家人喜極而泣。
那時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回到母校來當老師:“這里有我最美好的童年,有我最尊敬的老師,沒有他們就沒有我的今天,我要回家當老師。讓更多無聲世界的孩子,看到生活的希望,找到自己的未來。”
2005年,大學畢業后,帶著滿腔的熱情,張濤如愿回到了滄州特教學校,成為我市第一個全日制本科聾啞老師。
無聲世界的感動
這一干就是十年。張濤從一個毫無經驗的大哥哥,變成了6個班的美術老師。他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,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。與他們談心,幫他們解決各種難題,用愛喚醒聾啞孩子們的無聲世界,為孩子們開啟了一道多姿多彩的藝術之門。
美術教室的黑板上,并排寫了湖藍、赤紅等幾十種顏色,還有陰影、視覺等很多美術專業術語。連正常人都很難理解的知識,張濤該怎樣去教,孩子們又是怎樣去學呢?
看看張濤自己發明的教具,疑問解開了。他拿了各種各樣的水彩筆,為了告訴孩子們最精準的顏色,他有時會徹夜淘遍網絡。最難的還是這些專業的知識,有時候一個詞,一筆一畫都要反復講解數十遍。若還是有孩子不理解,他就逐個輔導,晚上補課,直到他們理解、學會。
今年,學校開展文化建設,張濤有了用武之地。個性笑臉墻,墻壁精美掛件,五彩繽紛的校園等所有藝術品均出自他手。周末時間,驕陽似火。校園內,一個老師帶著十多名學生,認真涂鴉,一面面墻在他們的粉刷下變得生機勃勃、五彩繽紛。
熱了,老師給買來冰涼的雪糕;累了,師生就躺在操場的樹蔭下,一同休憩。陽光斑駁,星星點點地灑在這群可愛的師生身上,一張張沾著涂彩的笑臉成為校園一道美麗的風景線。
學生郭振中是個先天性聾啞孩子,性格開朗。 “我開始不愿意學畫畫,感覺沒興趣,老師就手把手地教我,還告訴我要有自己的夢想。我受他的啟迪非常大,我將來也要和他一樣,考上大學當一名特教老師。”孩子的手語透著歡快和憧憬。
張濤說,講臺上放飛了希望,他愿意堅守;黑板上寫下了真知,他愿意等待——于無聲處,靜待花開。
上一篇:我校張濤老師榮獲“最美教師”稱號
地址:滄州市建設北大街 郵編:061001 E-mail:2457766044@qq.com 電話:0317-3046201 招生熱線: 0317-3046201
Copyright 1986-2017 滄州市特殊教育學校 www.ttcp960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網站備案編號:冀ICP備20000089號-1 冀公網安備13090202000372 滄州網站建設:搜三佰網絡